母乳性黄疸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报道,当时发病率大约1%~2%,随着以后人们对母乳性黄疸的进一步认识,从80年代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就有逐年上升的趋势。据有关文献报道现在正常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生28天黄疸发生率大约9.2%,实际上发生率要比报道的数量大的多。

对于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,如果宝宝被怀疑是母乳性黄疸,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

妈妈可能会陷入懊恼、苦闷之中。心理压力变大,甚至会有强烈的挫败感出现。也许妈妈认为母乳性黄疸必须给宝宝停掉母乳,从此宣告母乳喂养的失败

怎样推断是母乳性黄疸?发生母乳性黄疸要如何做?

生理性黄疸:大多时发生在2-3天、4-5天最重、7-9天开始消退,足月儿最晚不超过3周消退;早产儿最晚不超过4周。

病理性黄疸大多在宝宝出生48小时,甚至是24小时以内发生;一旦发生宝宝的黄疸值很高;在场的医生会告诉您是否是病理性黄疸,这个妈妈不用担心。

母乳性黄疸如何诊断?如果宝宝在出生15天以后,突然发现黄疸加重,我们首先一点是及时给宝宝测黄疸值。有的医院会建议宝宝做肝功能检测,如果肝功能是正常的,排除病理。医生则可能多推断为“母乳性黄疸”。

出现黄疸,新妈妈们如何做?

1.不要将房间的窗帘全部拉上,如果房间光线太暗,不易发现宝宝黄疸问题。

2.每天同一时间、同一地点、同一自然光线条件下,观察宝宝黄疸变化情况。

3.同时关注宝宝其他状况:吃奶、精神等。如有异常,及时就医。

4.我们改变不了宝宝的肝脏发育速度,也无法告知身体别产生胆红素,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宝宝尽快排出体内的胆红素。黄金原则——多吃多拉。

5.有条件时定期测量胆红素值,听医生建议。

6.妈妈保持头脑清醒,对照上图明白此时宝宝究竟是否需要光疗、或者是停母乳。

7.对于黄疸值在上图正常范围内的,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好心态,坚持母乳喂养,静心等待。